熟詞僻義 | mug 是一種怎樣的攻擊?
瀏覽量:181 發布時間:2020-10-29
作為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之一,mug 這個單詞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一般直接音譯“馬克杯”。
雖然 mug 同 cup 一樣都是有柄的杯子,也都可以用來喝茶或喝咖啡等,但不同之處在于 cup 主要指碗形小杯,常配有茶碟(saucer),而 mug 則是指圓筒形大杯,不用茶碟。
另外在美式英語中,還常用 beer mug 表示“啤酒杯”。這是一種有柄的重型玻璃杯,杯身通常刻有花紋。
就是如此熟悉的一個 mug ,當它出現在《經濟學人》2020年6月13日刊的下面這句話時,你還認識嗎?
Then it was grimy enough to supply an album-cover image of urban decay for Led Zeppelin and hosted crimes that ranged from mugging through murder to cannibalism.
句首的 grimy 雖然與小站之前推過的 grim 形似,但卻是由 grime (污垢、塵垢、積垢)+ y (有……的、如……的)構成,表示“滿是污垢的、骯臟的”。
句中的 Led Zeppelin 為英國重金屬搖滾樂隊齊柏林飛艇,活躍于20世紀70年代,被認為是繼60年代的披頭士樂隊之后最具影響力的樂隊。
而句尾的 cannibalism 則是一個相當殘忍的單詞,指“同類相食、食人肉”,由 cannibal (食人肉者、同類相食的動物)+ ism(……的行為或結果)構成。
掃清了這三個難詞后,句子的意思也就很好理解了:那時它已經骯臟到足夠為齊柏林飛艇樂隊提供一張關于城市衰敗的專輯封面圖,并且滋生了從 mugging 到謀殺再到食人的種種犯罪活動。
但句中的 mugging 是什么意思呢?似乎與馬克杯無關。
其實, mug 在這里作動詞表示的是“打劫、搶劫”,主要指光天化日之下(in broad daylight)在公共場所公開進行行兇搶劫。這個看似與馬克杯牛頭不對馬嘴的含義,卻恰恰起源于馬克杯。
自17世紀起,英格蘭的馬克杯生產商們流行將馬克杯做成奇形怪狀甚至丑陋怪誕的人臉型。于是到了1708年, mug 就此衍生出了“人臉、面孔”一義。
說到這里,對2018年劉強東性侵門還有印象的小伙伴,應該會恍然大悟為什么當時那張火遍互聯網的劉強東橘色囚服照,會在英語里稱為 mug shot (警察為嫌疑犯或罪犯拍的臉部照片)。
到了1818年, mug 又從人臉這個含義進一步延伸,開始在拳擊(pugilism)領域用作動詞先是表示“對準對方臉部上來一拳”,隨后泛指“痛打、毆打”。
這種打人的攻擊行為,到了1864年就開始表示上面說的“(公開地)行兇搶劫”。
除了搶劫以外, mug 作動詞時還有以下兩個有趣的含義:
一是在英式英語中,常用短語動詞 mug sth up 或 mug up on sth 表示“突擊式學習”,比如:
你最好能突擊提高一下你的意大利語,因為當地沒多少人講英語。
It is advisable to mug up on your Italian, as few locals speak English.
二是在美式英語中,常用固定搭配 mug for sb/sth 表示“(尤指在舞臺上或攝影機前)扮鬼臉、扮怪相”,比如:
演員向觀眾扮鬼臉的技巧
the technique of the actor mugging to the audience
若是用作名詞, mug 還可以表示“傻瓜、笨蛋”,多用于形容容易受騙的人,而《哈利·波特》中的麻瓜(muggle)一詞在融入現實生活后指“不擅長某項活動或技能的人”,比如:
她真傻,無論他說什么他都相信。
She's such a mug, she believes everything he tells her.
她就是個麻瓜:壓根沒有信息技術背景,對其一無所知,也完全沒有天分。
She's a muggle: no IT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or aptitude at all.
在英式英語中,與這個含義相關的還有一個習語叫做 a mug's game ,字面意思是“傻瓜的游戲”,實則表示“徒勞無功的事、不易獲利的事”,強調不值得一做,比如:
我曾經是個賭棍,但現在再也不賭了,那是傻瓜的游戲。
I used to be a very heavy gambler, but not any more. It's a mug's game.
好了,關于 mug 就講到這里。
雖然 mug 同 cup 一樣都是有柄的杯子,也都可以用來喝茶或喝咖啡等,但不同之處在于 cup 主要指碗形小杯,常配有茶碟(saucer),而 mug 則是指圓筒形大杯,不用茶碟。
另外在美式英語中,還常用 beer mug 表示“啤酒杯”。這是一種有柄的重型玻璃杯,杯身通常刻有花紋。
就是如此熟悉的一個 mug ,當它出現在《經濟學人》2020年6月13日刊的下面這句話時,你還認識嗎?
Then it was grimy enough to supply an album-cover image of urban decay for Led Zeppelin and hosted crimes that ranged from mugging through murder to cannibalism.
句首的 grimy 雖然與小站之前推過的 grim 形似,但卻是由 grime (污垢、塵垢、積垢)+ y (有……的、如……的)構成,表示“滿是污垢的、骯臟的”。
句中的 Led Zeppelin 為英國重金屬搖滾樂隊齊柏林飛艇,活躍于20世紀70年代,被認為是繼60年代的披頭士樂隊之后最具影響力的樂隊。
而句尾的 cannibalism 則是一個相當殘忍的單詞,指“同類相食、食人肉”,由 cannibal (食人肉者、同類相食的動物)+ ism(……的行為或結果)構成。
掃清了這三個難詞后,句子的意思也就很好理解了:那時它已經骯臟到足夠為齊柏林飛艇樂隊提供一張關于城市衰敗的專輯封面圖,并且滋生了從 mugging 到謀殺再到食人的種種犯罪活動。
但句中的 mugging 是什么意思呢?似乎與馬克杯無關。
其實, mug 在這里作動詞表示的是“打劫、搶劫”,主要指光天化日之下(in broad daylight)在公共場所公開進行行兇搶劫。這個看似與馬克杯牛頭不對馬嘴的含義,卻恰恰起源于馬克杯。
自17世紀起,英格蘭的馬克杯生產商們流行將馬克杯做成奇形怪狀甚至丑陋怪誕的人臉型。于是到了1708年, mug 就此衍生出了“人臉、面孔”一義。
說到這里,對2018年劉強東性侵門還有印象的小伙伴,應該會恍然大悟為什么當時那張火遍互聯網的劉強東橘色囚服照,會在英語里稱為 mug shot (警察為嫌疑犯或罪犯拍的臉部照片)。
到了1818年, mug 又從人臉這個含義進一步延伸,開始在拳擊(pugilism)領域用作動詞先是表示“對準對方臉部上來一拳”,隨后泛指“痛打、毆打”。
這種打人的攻擊行為,到了1864年就開始表示上面說的“(公開地)行兇搶劫”。
除了搶劫以外, mug 作動詞時還有以下兩個有趣的含義:
一是在英式英語中,常用短語動詞 mug sth up 或 mug up on sth 表示“突擊式學習”,比如:
你最好能突擊提高一下你的意大利語,因為當地沒多少人講英語。
It is advisable to mug up on your Italian, as few locals speak English.
二是在美式英語中,常用固定搭配 mug for sb/sth 表示“(尤指在舞臺上或攝影機前)扮鬼臉、扮怪相”,比如:
演員向觀眾扮鬼臉的技巧
the technique of the actor mugging to the audience
若是用作名詞, mug 還可以表示“傻瓜、笨蛋”,多用于形容容易受騙的人,而《哈利·波特》中的麻瓜(muggle)一詞在融入現實生活后指“不擅長某項活動或技能的人”,比如:
她真傻,無論他說什么他都相信。
She's such a mug, she believes everything he tells her.
她就是個麻瓜:壓根沒有信息技術背景,對其一無所知,也完全沒有天分。
She's a muggle: no IT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or aptitude at all.
在英式英語中,與這個含義相關的還有一個習語叫做 a mug's game ,字面意思是“傻瓜的游戲”,實則表示“徒勞無功的事、不易獲利的事”,強調不值得一做,比如:
我曾經是個賭棍,但現在再也不賭了,那是傻瓜的游戲。
I used to be a very heavy gambler, but not any more. It's a mug's game.
好了,關于 mug 就講到這里。